Bridge

December 27, 2021

你想要寫個資料庫連線程式,不同資料庫通常有不同的通訊協定,連線不同資料庫的程式庫,在 API 上也會不同,如果應用程式直接使用這些程式庫。例如:

var conn = new XySqlConnection("localhost", "root", "1234");
conn.selectDB("gossip");
var query = conn.query("SELECT * FROM USERS");

假設這段程式碼中的 API,是某 Xy 資料庫廠商程式庫提供,應用程式要連續連線資料庫時,直接呼叫了這些 API,若哪天應用程式打算改用 Ab 廠商資料庫及其提供的連線 API,就得修改相關的程式碼。

另一個考量是,若 Xy 資料庫廠商的程式庫,底層實際使用了與作業系統相依的功能,在打算換作業系統前,就還得考量一下,是否有該平台的資料庫連線程式庫。

更換資料庫的需求並不是沒有,應用程式跨平台也是常見的需求,JDBC 就是用來解決這些問題…唉…等等…你有買過我寫的 Java 書,以上這段怎麼跟我書上寫的內容一模一樣啊?

Java 常見 Bridge 模式

Java 生態圈的好處是,某個標準經常會有可替換的實作品,你撰寫應用程式時,是基於一層抽象,例如 JDBC API,它定義了一大堆的介面,廠商會實作這些介面:

Bridge

JDBC 這些介面的實作品,在 Java 生態圈稱為驅動程式(driver),你撰寫程式時是基於 JDBC API:

Connection conn = DriverManager.getConnection();
Statement st = conn.createStatement();
ResultSet rs = st.executeQuery("SELECT * FROM USERS");

從你的應用程式看 JDBC 與驅動程式實作,這就是 Gof 中的 Bridge 模式,你的應用程式可以變化,廠商也可以自行演化他的實作。

就獲得實作物件的過程來看,則是 factory 概念的模式實現。

若應用程式不想相依在某種實作時,Bridge 是個思考方向,Java 生態圈很常這麼做,例如 NIO2 檔案系統 API,提供一組標準介面與類別,應用程式開發者只要基於標準介面與類別進行檔案系統操作,底層實際如何實作檔案系統操作,是由檔案系統提供者負責(由廠商實作):

Bridge

若將這個概念擴大,像是 Web 容器、JPA、EJB 等標準與實作品,都算是 Bridge 模式的概念,若就原則而言,就單純只是相依反轉的實現。

邊界的整潔

在《Clean Code》第八章談到〈邊界〉,其中〈使用尚未存在的程式〉談到有一種邊界,將已知與未知分開,有時我們選擇只看到邊界為止,不再往下探索。

有時候就是這樣,你有個需求,知道有個程式庫可以完成任務,不過該程式庫其實功能龐大,你不過只是想取用一部份功能罷了,並不是想花時間全面性地瞭解它,那麼你會怎麼引用這個程式庫呢?直接在各個需要的程式碼角落,引用該程式庫相關功能?

如果有一天,你發現另一個更簡單的第三方程式庫,可以用來取代先前功能強大(但其實你很多功能用不到)的第三方程式庫呢?到處找哪邊用到了前一個程式庫拔掉它換成另一個?

你應該根據需求建立一個邊界,具體而言,根據你想完成的任務,自訂一組 API 介面,應用程式使用這組介面,然而你想使用的第三方程式庫,會實現這組介面規範的行為。

如果有一天,你發現另一個更簡單的第三方程式庫,那麼只要處理邊界,也就是實作你自訂的 API 介面就可以了,不必在應用程式裡到處翻找需要修改的地方。

你會為了使用第三方程式庫,特別建立一個邊界來維持程式碼的整潔嗎?有時候第三方程式的使用,本來就會座落在某個層次或某個位置,如果不致於難管理,是也不用特別建立邊界,畢竟函式或類別,本身就是種邊界了。

不過,若你發現第三方程式庫,會在軟體裡到處生根的話,就得小心一些了(像是 logging),這類第三方程式庫,最好是為它們定義邊界,就算你覺得日後沒有更換的可能,至少在程式碼日常維護上,也是會有幫助的。

Bridge?Adapter?

嗯…你可能看過《Clean Code》的〈邊界〉,也可能會有疑問,其中談到的範例,說是 Adapter,而你這邊是在談 Bridge 耶?

說過了,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罷了,我想 Bob 大叔,應該是把實作品的介面,轉接到自訂 API 介面的角度來看待,而我是從應用程式與實作品可以各自演化的角度罷了。

分享到 LinkedIn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Twitter